{SiteName}
首页
朔州新闻
朔州教育
朔州政务
朔州旅游
朔州经济
朔州百科

笔随意动墨言心声丨朔州市第二中学校初中部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新时代,我们迫切需要重新认识和感受蕴藏并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朔州市第二中学初中部——“传统文化进校园墙报展”旨在培养我校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树立我校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使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及传统知识在我校学子身上更好的继承。

二十四节气

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它代表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圈需要天,所以每隔十五天,才有一个节气,而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自秦代以来,古人就以立春作为春季的起点,甚至新年的开始。春归人间,温风解冻,草本先知,大自然与人类希冀着春天的来临。

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日。“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树已成荫,浮瓜沉李,蝉鸣鸟唱,在最长的日光下,万物也繁茂到极致。

霜降

“白露为霜”时,秋色已深。大自然用浓墨重彩写尽“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酣畅淋漓。明代高濂的《四时幽赏录》中写道:“时携小艇,扶尊登桥吟赏,或得一二新句,出携囊红叶笺书之,临风掷水,泛泛随流不知飘泊何所,幽情耿耿撩人。”

大寒

大寒,二十四节气之尾,寒气至极而转阳。腊月过半,便开始祭祀祖先,除旧布新,准备迎接新春的来临。一年终章,岁月更始之时,炉暖灯温正待游子归期,鹊登梅梢已兆春之将还。

传统节日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的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泼水节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在当时,泼水节被称为“泼寒胡戏”。之后“泼寒胡戏”经过波斯和印度再次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从原始意义上来说,泼水节象征着人们想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朴素愿望。

  在如今,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同时泼水节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也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用傣语来形容叫“麦日”,含义与农历的除夕相似。

中秋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事实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的重要启示,值得全人类共同珍视和爱护。

图文:朔州市第二中学校初中部

编辑:张嘉琦

审核:王真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ozhouzx.com/szly/11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